为所谓的“配角”正名
贵州部分茶人认为,贵州茶不应该给别人当配角,应该创品牌走自已的大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
浙黔两省作为中国主产绿茶的大省,可以说两地交流源远流长,感情深厚。就茶叶来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来自浙江大学等专家就扎根贵州,从事茶叶科技,机械的研发工作,开始筹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中央实验茶场,并由此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第一扇大门,使贵州在以后的十年时光里一度成为中国现代茶叶的科研和种植推广的中心之一,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贵州在中国现代茶业的历史性地位和基础性地位。
时间尽管过去了七、八十年,但老一辈茶人们留下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浙黔两地交流的史册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大批江浙茶商走进我们的茶园,带来技术、带来市场教会我们先进的炒茶技术,特别在加工技术上提升了不少,培养了一大批种茶、制茶能手。
随着贵州茶叶品质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贵州茶叶在江浙、山东等市场越来越受到经销商的青睐,许多江浙茶商纷纷涌到我们的茶园基地,直接订货。那个时候,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这样便捷,很多茶商为了争抢第一批春茶,在过完大年后就赶过来订货。通过他们这一抢,增强了我们对市场发展趋势的了解,知晓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茶以及如何开辟外省市场等信息。江浙茶商把茶叶运到当地后,换成他们的包装,贴上他们的牌子出售,我们只赚取了少部分利润。为此,我们很多茶企、专家、政府至今难以平静。
今天,我们很多不了解产业发展背景的人动不动就拿这个贴牌的事来说事,说我们不应该去当配角,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贴自己的品牌走大市场。看似我们只赚取了少部分利润,但是如果他们不来收购,我们的茶叶就不能大规模进入大市场,更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如何种植茶叶,发展面积。不要只看别人挑担不嫌累,知易行难啊。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在一无规模和产业基础,二无品牌知名度的前提下,我们拿什么去占领市场。事实上,贵州茶叶技术加工的提升,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市场的前期开拓,我们受益于江浙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技术,知道市场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凤冈乃至贵州茶产业今天的发展,我们必须感谢江浙人。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用“殖民地”、“贴牌”、“配角”
这些不利于合作的语言来影响彼此之间的合作。当然,如何改变合作方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