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翠峰茶
印江“梵净山翠峰茶”产自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著名“佛教圣地”,得名于“梵天净土”点化,是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自然保留地网”之一,为“天下众名岳之宗”,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
境内山高雾浓、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出现多云间晴或阴天天气、光照柔和、多漫射光等梵净山自然小气候突出,是无公害生态绿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梵净山脚下的团龙村所产茶叶便已成贡品、盛极一时。
历史渊源
印江县种茶历史悠久,历来盛产名茶。据明朝《明实录》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印江永义乡团龙村系朗西蛮夷长官司所辖,隶思州。深居梵净山间的永义乡团龙村所产生的团龙茶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现该村龙门坳有一株古老的中小叶茶树,经测量树干直径为0.23米,树高6米,树幅在13米,600多年的树龄,年产干茶3.6公斤,实属国内罕见。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称这棵茶树为“中国茶树王”。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印江县政府对梵净山区生物资源开发予以高度重视,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茶叶支柱产业的发展
品质魅力
“梵净山翠峰茶”是我县于1992年在省内外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开发的名优绿茶,产品上市赢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喜爱。
2004年申报、2005年获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执行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469-2005);
2004年申报、2005年获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公告2005年第175号),并注册登记我县公共品牌。
2009年荣获“贵州十大名茶”。
2010年荣获贵州省“五大名茶”并蝉联公众网络投票第一名。
产品原料
1、采自梵净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体品系茶园。
2、肥嫩壮实的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
采制工艺
摘时间:清明前;
芽头: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肥嫩壮实,芽叶完整,色泽鲜绿,均净;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味,其嫩度、匀度、净度、新鲜度应基本一致。运输、贮存
应使用透气良好的、光滑清洁的篮篓等盛装鲜叶,运输时不得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运;鲜叶采摘后4小时内应运到加工厂。
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凉—青锅理条—摊凉回潮—二炒整形—摊凉回潮—辉锅—冷却包装—入库冷藏保鲜。
质量特点
1、感观品质:外形:扁平直滑尖削;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栗香显露;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叶底:芽叶完整、匀齐、嫩绿明亮。
2、理化指标:水分≤7.0%,总灰分≤6.05%,粗纤维≤14.5%,水浸出物≥36.0%,粉末茶≤1.0%,氨基酸3.5—4.5%,茶多酚20—30%。
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凉—青锅理条—摊凉回潮—二炒整形—摊凉回潮—辉锅—冷却包装—入库冷藏保鲜。
冲泡方法
先在洁净的玻璃杯中投入3克茶叶,然后注入7/10容量的开水,水温90—95℃,茶水比例为1:50—1:80,在冲水时茶叶随水浪上下翻腾,徘徊飘舞,悠然而美观。
“梵净山翠峰茶”近几年主要荣誉
二○○六年荣获“贵州省名茶”;
二○○七年荣获“贵州省名优绿茶”称号;
二○○七年荣获第三届贵州农产品展销会“名优特产品”;
二○○八年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二○○五年荣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二○○六年荣获第六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二○○七年荣获第七届“中茶杯” 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二○○七年荣获世界绿茶大会(日本)评比中国区选样会暨“蓝天玉叶”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二○○七年荣获世界绿茶评比“银奖”;
二○○八年荣获2008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名茶评比“银奖”等殊荣;
二○○九年荣获第八届“中茶杯” 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09年荣获“贵州十大名茶”;
二○○九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二○○九年200克“梵净山翠峰茶”公开竞拍成交价166000元。
二○一○年300克“梵净山翠峰茶”公开竞拍成交价198000元。
二○一○年“梵净山翠峰茶”荣获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优茶评比金奖2支等。
二○一○年“梵净山翠峰茶”荣获“中绿杯”名优茶评比银奖1支、优质奖1支。
二○一○年荣获贵州省“五大名茶”并蝉联公众网络投票第一名。